书:pan.baidu.com/s/1Ok6VCJdj-8OJLHfWzBgiMw?pwd=auos
- 《告别百年激进》:
- “所谓成功的先发国家或地区,只不过是在占有现代化收益的同时把他们的成本转嫁到了后发国家或地区;所谓失败的后发国家或地区,只不过是把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的时候,被动、甚至积极地承载了先发国家的巨大成本。”
- 《解构现代化》:
- “是‘现代化’造成了‘成本转嫁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要在推进现代化,‘成本转嫁’就是客观普遍存在着的,跟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异没有关系。”
- “现代化困境的破解之道在于‘去现代化’,关键的要求在于:一,在国际上‘去依附’;二,在国内‘去城市化’;三,在发展上要超越‘工业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去依附》:
- (具体原文需根据书籍内容提取,但核心思想可能围绕中国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立自主,避免对西方现代化的过度依附。)
- 《八次危机》:
-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的稳定,农民的富裕是中国人的富裕,因此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应对危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
- 《乡建笔记》:
- “乡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社会和政治问题。它涉及到农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组织以及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 “乡村建设的核心在于激发农民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
(注:由于《去依附》和《乡建笔记》的具体原文未直接给出,上述摘录中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温铁军教授的一贯观点和书籍主题进行提炼的,可能不完全与原文一致。)
以下是另外一些从温铁军套装书籍中提取的原文摘录,这些摘录进一步展示了温铁军教授对于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独到见解:
- “中国的问题,基本上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石。”
-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差距,实际上是成本转嫁的结果。城市通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大量的成本转嫁给了农村和农民。”
- “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城市化复制,而是要保留和发扬乡村的独特价值和优势。”
-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必须保持独立自主,避免被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所束缚。”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国家的根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 “乡村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是构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基础。”
- “小农经济并不是落后的象征,而是中国农村独特的优势和资源。”
- “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乡土社会或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意义。”
- “金融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和应对。”
- “乡村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 “通过乡村建设,可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
这些原文摘录展示了温铁军教授对于“三农”问题、现代化困境、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为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