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pan.baidu.com/s/1T2G9eLtY_-o3Rm3aTUN28g?pwd=1vut
核心内容:
想清楚
- 结构化战略思维:是一种学习如何学习的认知方法,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存在形态,也是一套以数字和逻辑为基础的理性科学方法论和实用技巧。
- “切”问题:是结构化战略思维的基本功,指自上而下分析问题时,把问题逐层分解成更细节的部分,每次拆分都遵循“MECE”原则(子分类相互独立无重叠,子分类加起来穷尽全部可能)。结构化拆分的最终呈现形式往往是树状的逻辑结构。
- “切”的四种方法:公式法、子目录列举法、流程法和逻辑框架法,实际运用中可以叠加使用。
- 结构化“切”的需要遵循“3-3原则”:即面对任何问题,都能用维度准确“切”分,然后再纵向深入“挖”到至少第三层的细节。
- 结构化战略思维四大原则:数字说话、洞见优于表象、MECE原则和假设为前提。
说明白
- 新麦肯锡五步法: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串起战略项目解决从开始到交付的五个关键步骤,提供端到端的管理战略问题解决的工具,也是结构化思维的综合应用。这五步包括定义问题、结构化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交付。
- 定义问题:把问题的定义和边界弄明白,回答“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其最终产物是一个清晰的问题陈述。衡量是否“定义了正确的问题”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当这个正确的问题被解决后,相关的所有问题也会得到完全解决而没有后遗症。
- 结构化分析:提供问题解决的基本逻辑框架,是“切”问题的过程。
- 提出假设:需要发挥创造力,大胆假设。不要怕假设错误,因为错误的假设也能帮助我们更接近真相。
- 验证假设: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验证之前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量,为信息收集而做的验证假设调研工作分为两种,案头调研和实地调研。
- 交付:项目团队完整、高效地把所有成果展示出来,需要做大量的准备。
做到位
- 十大习惯:书中借鉴麦肯锡公司内部人才发展的要点和经验,提炼出了十个培养结构化战略思维需要养成的重要习惯,包括在公司内部的交流中勇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反对的责任”)、明确问题本身的正确性、对思维深度的不断拓展、从海量的信息中萃取出洞见并用浅显易懂平实的语言表述清楚、快速形成初步思路并与相关人员分享以推进问题解决进程、在讨论或调研的过程中根据具体上下文深入探究关键信息点的作用等。
- “反对的责任”:是被麦肯锡尊为公司文化基石的重要原则,也是个人培养结构化战略思维的重要举措。
- 知道边界:要时刻保持谦逊,认识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局限,也要了解人类认知的边界。
其他原文表述或核心观点
- 重塑“问题观”:对待问题的态度,思辨者首先定义自己为“解决问题的人”。除态度外,还须通晓不同思维方式及局限性,包括自下而上的专业思维和自上而下的战略结构化思维。
- MECE原则的应用:通过MECE原则看经典管理学原理,如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SWOT、麦肯锡7S、BSG矩阵、消费者感知图等。
- 沟通的重要性:高效的商务沟通是交付阶段的关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如金字塔原则、故事线(5W2H分析法)、SCP叙述框架(结构-行为-业绩)、点线大纲(核心观点-分论点/论据)等。
- 调研访谈的方法:在进行调研访谈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如对被访者有足够的尊重、输入新的增值信息、以结果为导向等。
- 时间和资源的管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合理管理时间和资源,避免浪费和效率低下。
- 平衡理性和感性:虽然结构化战略思维强调理性和逻辑,但在某些需要直觉和创造力的场合,也需要平衡理性和感性的关系。
这些要点基本涵盖了《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如何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一书中的核心内容。如需更详细的原文或更多信息,建议直接阅读原著或查阅相关书评和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