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全三卷)(卡尔·马克思,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书:pan.baidu.com/s/1Ok6VCJdj-8OJLHfWzBgiMw?pwd=auos

原文段落或观点:

  1. 第一卷
    •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
    •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
    •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 第二卷
    • “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 “资本的周转时间,包含着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
    •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
  3. 第三卷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两个不同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 “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固有形式。”
    • “虚拟资本是生息资本的派生形式。”
    • “银行资本是由货币资本构成的,但货币资本不是银行资本。”
    • “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之一,它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重要观点:

  1. 关于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所有者把从劳动者那里赚来的利润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
  2. 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一种生产方式。”
  3. 关于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4. 关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5.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这些原文段落和观点展示了《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剖析和批判,为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