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pan.baidu.com/s/1TgEuwBhTWdHNlzDLlCQC5Q?pwd=1g0t
- 《黄帝内经素问》
- 原文摘录:“黄帝问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概述:《黄帝内经素问》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详细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 《灵枢经》
- 原文摘录:“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 概述:《灵枢经》主要论述针灸经络学说,详细描述了人体经络的循行、功能以及针灸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 《金匮要略》
- 原文摘录:“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概述:《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的经典著作,详细论述了内科杂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 《温病条辨》
- 原文摘录:“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 概述:《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的重要著作,详细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剂等。
- 《丹溪心法》
- 原文摘录:“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 概述:《丹溪心法》是元代名医朱震亨(丹溪翁)的代表作,详细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证治。
- 《本草备要》
- 原文摘录:“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人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之害。”
- 概述:《本草备要》是中医本草学的重要著作,详细描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用法。
- 《医宗金鉴》
- 原文摘录:“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 概述:《医宗金鉴》是清代政府组织编撰的大型医学丛书,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
- 《针灸甲乙经》
- 原文摘录:“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 概述:《针灸甲乙经》是针灸学的重要著作,详细阐述了针灸的理论、方法和临床应用。
- 《针灸大成》
- 原文摘录:“凡用针者,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
- 概述:《针灸大成》是明代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学集大成之作,详细论述了针灸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 《脉经》
- 原文摘录:“脉有三部,尺寸及关;有阴阳相乘,有内外相因。”
- 概述:《脉经》是中医脉诊学的重要著作,详细描述了脉诊的理论、方法和临床应用。
- 《医贯》
- 原文摘录:“天地之间,惟阴阳二气而已。”
- 概述:《医贯》是明代赵献可所著的中医理论著作,详细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证治。
- 《儒门事亲》
- 原文摘录:“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 概述:《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所著的中医临床著作,强调医者应具备仁爱、聪明和廉洁的品质。
- 《景岳全书》
- 原文摘录:“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 概述:《景岳全书》是明代张介宾(景岳)所著的中医临床全书,详细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证治。
- 《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
- 原文摘录:“西医之药,多采于植物、动物、矿物,是亦天地之化生,与中药原无二致。”
- 概述:《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清末民初张锡纯所著的中医临床著作,强调中西医汇通,详细论述了中药和西药的临床应用。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 原文摘录:“诸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 概述:《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是金代刘完素所著的中医理论著作,详细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证治,强调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请注意,以上原文摘录或概述仅为部分内容,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原著或相关中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