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pan.baidu.com/s/1cSbd-9_-lRtaKirqt1hgwg?pwd=f922
- “我想在这本书中讲些一个现代人应该有,而且只有现代人才可能有的‘智识’——智慧和见识。想要理解这个现代世界,乃至做些决策,就得有这种智识。”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即探讨现代人应有的智慧和见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代世界并做出决策。
- “此时此刻的世界有三个重要趋势,对我们提出了智识上的挑战。第一个趋势是世界越来越复杂。”
- 这句话指出了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势,即世界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这对人们提出了智识上的挑战。
- “知识其实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在人群之中,是市场把人们组织起来分工协作。”
- 这句话揭示了知识的去中心化特性,以及市场如何组织人们进行分工协作。
- “第二个趋势是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前几年有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的简单工作,现在看来没有那么容易。”
- 这句话描述了现代工作方式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人工智能取代简单工作的担忧。
- “现在赚钱的是服务业——特别是创意类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要求复杂思维。”
- 这句话指出了现代赚钱的领域已经转向服务业,特别是要求复杂思维的创意类工作。
- “第三个趋势是尽管所有人的物质生活都在改善,整个社会阶级分层却正在扩大。”
- 这句话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即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社会阶级分层正在扩大。
- “近年有关贫富差距的研究都在强调一个观点:穷人跟富人的最重要差别,并不在于金钱数量多少,甚至不在于得到机会的多少,而在于文化和观念。”
- 这句话指出了贫富差距的根源之一在于文化和观念的差异。
- “贫困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状态,而且还是一个思维模式。”
-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贫困的思维模式特征。
- “君子不器。如果仅仅满足于当某一特定小领域的技术型专家,恐怕是往大了说不足以做公共决策,往小了说不足以明白人生。”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技术型专家局限性的看法,认为他们应该跳出自己的专业领域,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
- “理工科专家至少知道自己知识的局限性,文科专家经常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 这句话对比了理工科专家和文科专家的知识局限性认知差异。
- “美国某著名科学家,有一次受邀上谈话节目谈环保问题,出了个大洋相。搞与环境相关研究的科学家肯定强调环保,但这位老兄比较极端,他居然说那些能源巨头公司的CEO们‘犯了反人类罪’!”
- 这句话通过实例说明了专家在公共问题上可能存在的极端言论和局限性。
- “怎么迎接这思想上的挑战呢?第一步,是听专家的吗?如何听取专家的意见。”
- 这句话提出了如何迎接思想上挑战的问题,并指出听取专家意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原文引用涵盖了《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智识分子2020s》中关于现代世界的理解、社会趋势、工作方式变化、贫富差距、文化观念差异、专家意见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现代世界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