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薛涌)

书:pan.baidu.com/s/1DbkcQwgOVgMAQk5Rh0IcKg?pwd=5bqs

  1. 美国新精英集团的崛起
    • 过去的财富和权力,通过继承而来的成分甚大。如今的财富和权力,则是通过教育而来。
  2. 教育与社会地位
    • 富裕阶层之所以能逐渐稳固他们后代的社会地位,并不主要是因为他们留下了多少遗产,而是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资源,对孩子从小进行严格的训练。
  3. 精英教育的投入
    • 中高产阶级将他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优势转化为他们对子女从小奠定的教育上的绝对优势,把子女培养成下一代的社会精英。
  4. 精英教育的目标
    • 他们的下一代,必须占据最高端的、非工具性的工作,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优异的。于是,创造力、想像力、领导才能、人文价值、艺术品位等等综合性素质,成为他们从小训练孩子的根本。
  5. 钢琴演奏会与精英培养
    • (在描述一场钢琴演奏会时)孩子要是能对付弹钢琴这些,你就不觉得她还有什么别的东西不能对付。所以老师十分得意地说:“我的学生长大后干什么的都有,都非常出色。因为学了这些以后,学什么都快。”
  6.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 家长希望孩子不仅有世俗的成功,而且有一个感性丰富的灵魂,既能创造生活,也能享受生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7. 美国高中生的竞争
    • 美国的高中竞争越来越凶,家长让孩子在这个看似无用的事情(如学钢琴)上投入这么大,必有其他所求。
  8. 教育的社会服务理念
    • 美国对世界大学最大的贡献,是其对社会的服务。这几乎是国内所有谈论美国教育的人所忽视的。
  9. 中美学生的价值取向
    • 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曾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节目,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学生则除一人选择“美”之外,其余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10. 美国孩子的锻炼方式
    • 在美国,习惯于把孩子推到现实生活中锻炼,这种锻炼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打工,一是作义工。前者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后者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
  11. 教育的本质
    • 美国的教育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出总统或者个别电脑天才,而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合格的公民。”
  12. 耶鲁学生的专业选择
    • 耶鲁的学生,选历史专业的竟达15%左右,高居第一。政治学和经济学(这是纯理论性的经济学,并非教你怎么做生意)紧随其后。接下来的热门专业则是英语。商学这个专业在本科教育中根本不存在。明摆着,这些精英将来是要统治世界的。教育给他们的是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对未来的远见、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不是怎么在那里数钱。

这些原文观点或段落摘要涵盖了《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中关于美国精英教育的崛起、投入、目标、方式以及中美教育差异等方面的内容。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直接查阅原著。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