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书:pan.baidu.com/s/1gJ8BWXhrwVXKMKODXWj_0w?pwd=tm2w

  1. 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
  2.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3. 某种东西的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即机会成本。
  4.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5.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因为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6.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每个人能够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通过与别人贸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
  7.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千万万个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己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8.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市场失灵(即市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情况)时,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9.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
  10.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
  11.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人们通常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即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
  12. 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13.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也减少。
  14.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15.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16.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产权不明确、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等。

这些原文内容涵盖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中的核心概念、原理和理论,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