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pan.baidu.com/s/1v9U-Jv99pMYDHYegEVfMGw?pwd=jhr0
- 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 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 感知层:即最外层的感知,比如产品的外观、材质等直观感受。
- 角色框架层:不同的角色会散发出不同的气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
- 资源结构层:包括人脉、财产以及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精神资源。
- 能力圈层: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所在。
- 内核层:一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愉悦与不爽:
- 愉悦就是被满足,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
-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愤怒与恐惧:
- 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恐惧是边界,是动力,也是痛点。
- 同理心训练: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 产品经理要根本不让用户启动防御,一个产品如果引发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推开用户。
- 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 良好的产品思维是今天最稀缺的职业能力,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经理,因为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
- 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 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什么样的一条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面上,以及整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 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产品机会:
- 痛点是恐惧,爽点是即时满足,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
- 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
- 第一套:羊群与草地(第一只羊、头羊、狼)。
- 第二套:大明、笨笨、小闲。大明对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笨笨有大概的需求但还不明确,小闲则没有消费需求,只是来打发时间的。
- 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
- 场景本来就是产品的一部分,场景要能触发情绪。规划一个产品,要问自己七个问题,包括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为谁解决了问题、给多少人解决了问题等。
- 产品的本质是服务:
- 产品的本质是服务,而不是产品本身,因此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多种方案。
- 怎样用系统能力给人提供确定性:
- 用户不是需要一台打孔机,而是墙上有一个洞。做产品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提供并保障确定性。
- 系统迭代:
- 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一个动作地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选择,就会成就你的产品以及你的人生。
- 用户体验地图:
- 用户体验地图就是通过画一张图,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从一个特定用户的角度出发,记录下他与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接触、进入、互动的完整过程。
- 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
- 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包括峰值和终值,它站在服务提供者的立场,解决资源结构和角色框架的问题。
- 关于产品与用户的关系:
-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这些原文内容涵盖了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中关于产品思维、用户体验、同理心、机会判断、用户画像、产品设计、系统能力、迭代、用户体验地图等方面的核心观点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