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看见的美(熊逸)

书:pan.baidu.com/s/1DbkcQwgOVgMAQk5Rh0IcKg?pwd=5bqs

  1. 艺术的理解
    • 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2. 写作风格
    • 该书有极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学术读物,无意引起任何感动,只希望激发一点思考。
  3. 主题与切入点
    • 这本书以绘画为主题,作者以强烈的个人视角为切入点,从思想角度解读艺术名作。
  4. 艺术背后的社会问题
    • 作者通过解读艺术名作,进而剖析伟大艺术作品背后指涉的社会问题,让艺术在社会学和哲学的维度增添了新知色彩。
  5. 复合型写作手法
    • 该书延伸的边界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诸多方面,呈现了当下非常新奇的复合型写作手法。
  6. 智力趣味
    • 它远非一本常规意义上的美术读物,更增加了一些智力情趣在其中,对于渴望新知通识领域的阅读群体有精准的覆盖性。
  7. 拆解艺术
    • 熊逸在书中没有聚焦在对画作外在形式的美学欣赏上,而是深入其中去拆解艺术。
  8. 雄心与谦卑的对抗(以“巴别塔”为例):
    • 在《少有人看见的美》中,熊逸提到“巴别塔:雄心与谦卑的对抗”,通过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艺术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9. 政府宣传画
    • 书中提到“主旋律:14世纪的政府宣传画”,从这一角度剖析了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10. 画家的立场
    • 书中以雅克·路易·大卫为线索,详细探讨了画家的立场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11. 理性趣味
    • 熊逸在书中展现了其理性、通透的欣赏艺术的方式,引导读者从思想角度切入,剖析名作冰山一角下面隐藏着的无比庞大的奇异哲思。
  12. 艺术的复合价值
    • 艺术品作为具体切入点,其延伸的边界涵盖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诸多方面,展现了艺术的多重价值和意义。

这些原文观点或内容摘要涵盖了《少有人看见的美》中关于艺术解读、社会问题剖析、写作风格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和见解。如需更多具体原文内容,请直接查阅原著。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